- 館藏豐富且權威:擁有超過3300萬件標本與文物,涵蓋古生物(如霸王龍、三角龍骨架)、礦物寶石(如“希望鑽石”)、人類文明(埃及木乃伊、非洲部落藝術品)等領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科研與科普價值極高。
- 展陳設計精妙:以沉浸式場景還原著稱,如“非洲哺乳動物廳”的草原生態佈景、“宇宙展廳”的星空穹頂,結合多媒體互動裝置(如恐龍化石動態演示),讓展品“活起來”,兼顧專業性與趣味性。
- 教育功能強大:針對不同年齡層開設工作坊、講座及天文館放映活動,甚至提供青少年科研實習項目,是親子研學與自然愛好者的聖地,每年吸引超500萬訪客。
- 建築與歷史底蘊:1877年建成的古典主義建築群本身就是地標,紅磚外牆搭配鐘樓,內部長廊與穹頂壁畫彰顯莊重感,曾在《博物館奇妙夜》等電影中出鏡,兼具文化與藝術魅力。
缺點
- 遊覽動線複雜:展廳數量超45個,部分區域指示標識不夠清晰,初次參觀易迷路,建議提前下載官方導覽APP規劃路線。
- 旺季人流密集:尤其是週末及暑期,熱門展區(如恐龍廳)常需排隊等候,拍照或近距離觀看展品體驗受影響,建議錯峰參觀。
- 門票與消費偏高:門票採用“建議捐贈”模式(成人通常23美元起),若加上特展、天文館放映等項目,人均消費可達50美元以上,館內餐飲選擇少且價格偏貴。
- 部分展品更新緩慢:部分古生物展區的解說牌與互動設備略顯陳舊,相比新興科技博物館,在數字化體驗上稍顯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