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鳳凰古鎮位於秦嶺南麓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城東南部社川河中游,歷史悠久,以下為你詳細介紹其歷史:
建置沿革
● 唐朝至元代:據《柞水縣誌》記載,鳳凰鎮始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宋時叫“三岔河口”,因社川河、皁河、水滴溝在此交匯;元代稱“社川河鄉都”。
● 明清時期:明成化十五年後(公元1479年)稱“社川裡”“上孟裡”;清嘉慶年間改名“鳳凰嘴”,因其西南有山名鳳凰山而得名。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至1961年屬陝西省鎮安縣,1961年9月劃歸柞水縣。
● 民國時期:民國三十年(1941年)更名為“鳳凰鎮”。
得名由來
● 夜景形似說: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站在古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鋪陳開來的街道猶如展翅騰飛的火鳳凰,因而得名。
● 傳說故事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得名鳳凰山,古鎮因而得名鳳凰鎮。
商貿興衰
● 興盛時期:歷史上鳳凰水路交通十分方便,社川河注入金錢河,金錢河匯入漢江,是連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水旱碼頭。清朝順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此經商並安居。清道光年間,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闢就,水運至此而後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雲集,此地形成固定集市。嘉慶年間商業繁榮,有“小上海”之稱,清末民國初年,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佈,形成32個大商號,成為重要商貿集鎮,北方山貨經此水運南下,江南絲綢、大米經此旱路入關中。
● 衰落時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隨著水運的萎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古鎮失去了往日的繁華。
建築特色
古鎮建築普遍建於明清,保留了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多數沿襲徽派建築風格,是陝西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保存比較完好的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古鎮建築群落,也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江漢徽派古建築群。建築多為前店後宅,鋪面寬不盈丈,宅深達三四十米,院落格局為“四水歸堂”,各戶間用馬頭式防火牆隔開。
革命歷史
這裡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1932年紅四方面軍戰略轉移過程中途經此鎮;1934 - 1935年紅二十五軍來到鄂陝邊,這裡是其活動的重要區域之一,也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之一,“鳳凰嘴”地名數十次出現在紅二十五軍戰史回憶錄中;1946年中原突圍部隊也經此。